沉香的文化刻度
添加時間:2013-12-06 09:55:06資料來源:網(wǎng)絡(luò)文章 排版:寧韻茶香
沉香作為天然香料的一種,自古以來就被世人追捧。自唐、宋到清初,中國上層社會展示生活品位的“香席”活動一直存在,只是在清朝后期沉寂了。張丹陽在《瓊脂天香》中鉤沉歷史,解讀未來,他所談到的沉香既是對歷史的解讀,也富有文化內(nèi)涵,顯得別開生面,也饒有趣味。
關(guān)于沉香史,其實是一部沉香的認知史。“沉檀龍麝”,沉香成為四大名香之首並非偶然,而是源于其深厚的底蘊。雖然香界門派林立,但對于沉香的看法幾乎是一致的,由此也可以見其魅力。但至今,對沉香的研究形成專著的作品卻不多。張丹陽這部《瓊脂天香》,意在探究香道文化的源流,探尋香道文化的本質(zhì),研究沉香的識別與鑒賞。《聖經(jīng)》中記載,沉香是上帝栽種的樹木;中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描繪有“劉家上色沉檀柬香”的專門香店……不同的歷史記載也包含了沉香的文化刻度。
對沉香的研究,當然不只是對又名沉水香、蓬萊香、密香、芝蘭香、青桂香的沉香進行名目介紹,仍需要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含義,比如“奇楠,全稱是奇楠沉香……但在古代,也寫作伽藍、伽南、棋楠、伽楠等等,奇楠的名字最初是從佛經(jīng)中音譯過來的。奇楠結(jié)香與普通沉香之物理結(jié)香殊有區(qū)別,其香尤難結(jié)成,指頭大小芯材要生長成百上千年,比黃花梨、坡壘等硬木更為神奇,純系歲月變遷和時空流轉(zhuǎn)的結(jié)晶。體悟深切的古代雅士,至有以蜂蜜養(yǎng)蓄奇楠者,其法以錫盒盛蜂蜜少許,上格置放奇楠珠,傳其香氛長年如新,持久不滅,一至如斯。”這樣的見解在我看來,或許更有助于沉香愛好者辨別其價值。
學者梁昆在論述這本書時說,這一典籍不僅具有美學、歷史學、文化學、社會學、環(huán)境學等多學科知識的互動,更兼具現(xiàn)代科學的理論支撐。就沉香的研究來說,在更寬泛的意義上,或仍需加入傳播學、文化學的研究,而從書中所引用的史料看,可謂廣博,但不免給人蜻蜓點水、缺乏深入探討之感。當然,要在一本書中窮盡沉香的方方面面,簡直是奢談,何況在書中有不少關(guān)于沉香的圖片,讓沉香愛好者能一睹它的面容,也是一件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