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香過程探秘(組圖)
添加時間:2013-12-16 22:05:14資料來源:網絡文章 排版:寧韻茶香
中國古人認為香藥同源,所以傳統香的制作跟中醫和道家練丹藥的過程很相似,要經過選擇香藥、炮制香藥、調配香方、配伍、和料、出香、窖藏等嚴謹而考究的過程。其中每一步又都包含著無數機關,不能怠慢。
首先,采摘香藥對一款香的氣味與藥性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不同的香材都以特定產地的為最好,而且采摘時間還有嚴格規定。如艾草,最好要在端午這一天早上5點之前(露水未消時)去采,這時艾草里所蘊含的陽氣是最足最中正的,能給人體帶來最多正能量。
之后便是炮制香藥。其中,根據不同香藥的性質和不同的香方,會有不同的炮制方法,比如:沉香需要熏蒸(把一塊沉香懸掛于水甕之上,下面水被煮開,進行熏蒸,蒸至水氣不再四散,而是在沉香上方盤旋時即可);檀香需要炒制(類似茶葉炒青)來使之馴順;而其他一些香料也分別會用到蜂蜜調和、糧食酒浸泡、梨汁清熱等等方式。
但在這些步驟之前,大部分的香木類香料都需要經過一個清茶去火的過程。以檀香為例,需要將檀香木劈開或壓碎裝在銅盆中,再用上好的綠茶或鐵觀音(茶葉一定要好,如同尊敬一個人一樣地去尊重一塊香木)一遍一遍地澆淋在香材上,最后再把茶葉拌入香材中,用另一銅盆扣于其上,把香材燜三天,再取出陰干。這樣,檀香就被去掉了火氣,成為功效良好的備用香材。
不同的香藥經過炮制之后,還需調配香方。一款香方的確立,跟藥方類似,需要考慮到香的功效用途,也要考慮到其香氣特征和使用方法。由此才可以確定香藥的品種、數量和不同的炮制方法(也就是說,同一種香材出現在不同香方中時,也許會用到不同的炮制方式)。傳統香方調配跟中醫類似,講究“君臣佐輔”:即每一種香都會以一種香材為主,其余的臣助君,佐助臣,輔助佐等,依次遞進。雖然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香方是既定的,但由于現代植物生長等方面與古代的差異,香方也會在實踐中加以改良。
然后,同一香方中的香藥們就需要按照君臣佐輔的順序依次排好,放在一起一段時間,傅老師管這個過程叫做讓香藥彼此“交朋友”,也就是配伍。這樣會有助于同一香方中的香藥彼此熟悉,交互脾氣,然后更好地融合。
這之后的一步即是把這些香藥打磨成粉,有的需要用碾子碾,有的要用臼和杵來搗碎(有的香藥要在打磨成粉之后再進行“交朋友”的過程)。
在被研磨成粉的香藥中加入流動水(如山泉、溪水)和天然黏合劑榆樹皮粉(傳統朝鮮冷面的黏合劑)一起混合,這就做好了香的待用原料了(類似面團)。再把這些原料放入機器中,一經擠壓,就會出來一版線香,整個壓線香的過程十分像制作蕎面。師傅用一面絲網版接住這些線香,然后由切香的工人把此版香的兩頭不規整處切掉后交給挑香的工人,他們會把一版線香中不規整的條挑去,把稍有彎曲的條捋直。這樣一版線香就初步制作好了,但此時的香仍然濕潤柔軟,需要拿到大太陽下暴曬烘干,方可包裝。但包裝之后的香還需要放入地下室窖藏,短則3天,長則一年,才能達到最好的使用功效。
而如果是制作盤香,則是在線香經過挑香這個程序之后,被專門制作盤香的師傅用純手工將尚且濕潤柔軟的線香如同泥塑般旋盤起來。師傅們一般都選取兩根線香一起旋盤,成型后的盤香即是我們現在一般購買的樣子——兩盤組合在一起,需要將它們分開來,分別使用。而盤好之后的香,其晾曬烘干、包裝和窖藏的過程就跟線香一樣了。
一款傳統香,必須經過這樣純天然的過程才能成其為一款好香,其中還有很多微妙的技藝和秘密會影響到它的品質。其氣韻品質是化學香完全無法比擬的!
壓制線香的過程很像制作蕎面,需要掌握機器的師傅和接香的師傅有默契的配合。
一些樹脂類的香藥,如圖中的安息香,需要用碾子碾碎成粉。而另一些香藥則需要用臼和杵來搗碎。
所有香藥在采摘之后都要經過炮制,而其中大部分都需要經過“喂茶水”這一步。如圖中的檀香,在壓碎之后要用銅盆裝起來,然后用上好的龍井綠茶或鐵觀音來澆淋。
在一遍遍將茶水澆淋到檀香中之后,最后還需要把壺內的茶葉拌入檀香里,扣上銅盆,燜制3天。
接好線香之后,切香的工人需要把這一版線香兩頭不齊整的部分切掉。
在經過切香、挑香之后,線香就可以進行晾曬了。而曬香對天氣要求非常高,一定要經過烈日暴曬之后才行。
整個制香車間的工作場景,由遠及近,員工們分別在:接香、挑香、切香。在整個制香過程中,不能有人噴灑香水、不能抽煙、不能喝酒,甚至不能高聲交談。
整個盤香的過程都需要人手工完成,其中的力道和手法都需要細心體會。一般來說,盤香都是使用兩根線香同時來盤,所以成型之后的盤香會是我們現在買到的樣子——兩盤扣合在一起,需要將它們分離開來分別使用。
制作好之后的盤香也要經過跟線香一樣的晾曬過程,方能包裝、窖藏,以致最終成香。
制作盤香全靠手工,其中的要點是兩盤香的四個起始點一定要在同一條直線上,這樣才能保證在將兩盤香分開時,盤香不會折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