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對普洱茶的發展作用
添加時間:2013-12-19 22:56:43資料來源:中國普洱茶網 編輯:深水魚 排版:寧韻茶香
自清朝末期到2000年以前,大陸的普洱茶幾乎沒有倉儲概念。當時倉儲的概念更多是由香港傳過來,內地的倉儲停留在私人存儲和企業的倉庫擺放上。隨著普洱茶整個產業的發展,人們對普洱茶越陳越香有了認識,倉儲才逐漸變得重要起來,并且從私人的收藏發展到企業專門設立存儲倉庫,最后演變為設立專門存儲的茶倉,并由最初的存儲功能不斷發展到交易、展示、發現潛在價值、傳播茶文化等功能。倉儲現在已經成為普洱茶流通環節中必要的一環,并將成為繼種植、生產、銷售后的一個新興行業,甚至可以通過由倉儲而完善的行業體系,達到整合資源,樹立品牌,帶動普洱茶發展的作用。
現代倉儲根據其概念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依地域的劃分和依功能的劃分。
地域劃分:根據倉儲地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微生物菌群和存儲后口味的不同而劃分出以地名來命名的茶倉。已經被市場接受并逐漸形成規模的大致有以下幾個:
云南倉:選取云南最利于普洱茶陳化的地方而提出倉儲概念,并建立茶葉存儲倉庫。作為發源地的云南似乎更占盡了天時地利的優勢,除了氣候和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作為在普洱茶發酵陳化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菌群的獨特性更是其他地方不能模仿的。云南倉的提出較之有存茶歷史的港臺少了些時間的驗證,但是作為原產地主動站出來完善倉儲這一環節,對于整個云南茶業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起碼云南也開始有了自己的老茶,并可以從種植、生產再到存儲由本地監控,做出真正具有云南特色的普洱茶。
港倉:港指香港,市場上常把港倉等同于濕倉,但對于濕倉也沒有一個確定的概念,優劣更無從去證明。從普洱茶的發展上來說,我們要感謝香港的茶人們,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將普洱茶推至奢侈品的那些百年老茶。較之云南倉,港倉的歷史更長,近幾年新起的廣東、珠三角部分地區普洱茶倉儲概念多少都得力于香港多年存儲普洱茶的習慣和歷史。
廣東倉:廣東省向來是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消費地,受到港臺地區的影響,從市井百姓到專業茶店再到大型茶企業都有存儲普洱茶的習慣。至于存儲后的口感如何,從他們每天早晚茶上各式各樣的點心可以看出,這樣美味講究的小點所配之茶也必定不差。廣東倉最大的優勢在于既有港倉模式可以參照,其便利發達的交通和成熟的城市配套更為今后倉儲的發展提供了硬件上的強大支持。
大馬倉:幾屆茶博會人們都不約而同地聽到了“大馬倉”概念的提出,其倡導者是在馬來西亞有著很強實力的海鷗集團,他們籌措“大馬倉”基金5000萬馬幣,相當于1億元人民幣,并提出“茶馬新路”——大馬倉”、“出口轉內銷“的理念。大馬倉的提出,讓人們看到的是普洱茶在東南亞地區的受眾程度,同時也可以由此預見普洱茶未來更廣大的市場。當馬來西亞開始有了存儲普洱茶的概念后,我們的茶桌上將又多了一款口味獨特的大馬倉普洱茶。
在普洱茶的功效逐步得到肯定和發掘的時候,普洱茶也將被推廣到更多的地方,除了以上幾個存儲倉概念的提出,相信還有很多適宜普洱茶存儲的地方。對于一個喜愛普洱茶的人來說,最希望看到的是一餅普洱茶能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變化,這才是普洱茶令人最為著迷的。
較之依地域劃分倉儲概念,依功能來劃分的倉儲則是以存儲為基礎,并拓展開的其余功能。有實體的存儲和虛擬的存儲之分。
實體倉儲強調的是以存儲為主要服務功能,以展示、交易流通功能為輔。對于這類型的存儲一般要求具備有大批量存儲普洱茶的倉庫,倉庫存儲條件專業、嚴格,服務主要體現在為顧客提供存儲普洱茶的場地和存儲條件,同時以此為基礎提供一個交易展示平臺,品質由顧客和存儲方共同保證。
虛擬倉儲則更偏重于交易流通、展示宣傳和發掘潛在價值的功能上,存儲的是其交易流通的普洱茶的數據,而非真正的實體倉庫。曾有人把這類型存儲比喻為期貨的交易大廳,它擴展了傳統的普洱茶流通渠道,將實物的交易變為可以數字化的交易。同時令普洱茶交易更貼近市場,促進了普洱茶的價值提升。
普洱茶行業的發展需要的是一個完善的體系和制度,存儲在今后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倉儲的定義也將從傳統的存放儲備功能轉變為貼近市場,具備市場競爭力的普洱茶行業體系中的至關重要的一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