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糯古茶山
添加時間:2013-12-19 23:07:16資料來源:中國普洱茶網 排版:寧韻茶香
南糯古茶山
南糯古茶山文章為你講解當地人文歷史、茶樹品種、茶區地理位置、茶葉面積、茶葉產品特點、植物學分類、茶區著名的茶山等七大知識!
1、當地人文歷史
“高山云霧出好茶”。南糯山平均海拔l 4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具有適宜大葉種茶樹生長的最佳生態環境,且常處于云霧籠罩之中,茶葉品質極佳,自古至今是瀾滄江下游流域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優質普洱茶的重要原料產地。相傳,南糯山墾植茶樹,始于三國時期,茶種、栽培技術為諸葛亮南征時所傳授,直到唐代南詔時期,南糯茶山一直是布朗族的先民(濮人、濮蠻)在栽培利用茶樹。l 1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遷離南糯山,他們遺留的茶樹被隨后遷來的侵尼人所繼承。據當地儇尼人世代相傳,他們從墨 江遷來南糯山定居已經有57代了。
千百年來,儇尼人對南糯山的茶樹加以保護、利用。并不斷新植、 改造,使南糯山茶葉生產不斷發展。至清代,南糯山茶園面積達15000多畝,每年產干毛茶300多噸,運往勐海、易武等地加工成各種普洱緊壓茶。再銷往海內外。清末民初,由于社會動蕩、銷路不暢、稅賦沉重等諸多因素致使江北六大茶山逐漸衰敗,同時,瀾滄江以南的車(里)佛(海)南(嶠)茶區逐漸成為普洱茶的中心產地,其中,南糯茶I山的地位日益突出,所產茶葉經勐海各茶莊收購加工成各類緊壓茶后,經緬、印等國銷往西藏,或經緬、泰銷往南洋。
2、茶樹品種
代表性植株有:半坡老寨茶樹l號,小喬木型,樹姿開張,樹高4.9米,基部圍16l厘米,主干胸圍147厘米;半坡新寨茶樹1號,小喬木型,樹姿開張,樹高4.0米,基部圍170厘米;帕沙茶樹1號,小喬木型,樹姿半開張,樹高7.1米,基部圍197厘米,主干胸圍192厘米;以及帕沙茶樹2號,等等。種屬均為學名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3、茶區地理位置
南糯山在云南省勐海縣東部,距縣城約30公里。是西雙版納有名的茶葉產地。南糯山坐落于勐海縣東北側,屹立在流沙河東岸,在傣語里面,南糯是“筍醬“的意思。 南糯山平均海拔l 400米。
南糯古茶山平均海拔14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具有適宜大葉—種茶樹生長的最佳生態環境,且常處于云霧籠罩之中,茶葉品質極佳,自古至今是瀾滄江下游流域西岸顯著名的古茶山、優質普洱茶的重要原料產地。相傳,南糯山墾植茶樹,始于三國時期,茶種、栽培技術為諸葛亮南征時所傳授,直到唐代南詔時期,南糯茶山—直是布朗族的先民(濮人、濮蠻)在栽培利用茶樹。11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遷離南糯山,他們遺留的茶樹被隨后遷來的。
4、茶葉面積
南糯山古茶山包括南糯山、帕沙兩個村委會的古茶樹分布區域。其中,南糯山村委會轄23寨562戶總人口4 632人,哈尼族為主體民族;擁有古茶園面積12 000畝,古茶樹長勢較強,密度較大,為169株,畝。帕沙村委會由5個哈尼族自然寨組成。人口1 844人,古老茶園面 積3 000畝.茶樹樹齡在200~500年之間,茶園密度為125株/畝。古茶園土壤多為紅壤,代表性植被有水冬瓜樹、紅毛樹、花皮樹、飛機草、叉叉草等,形成了植被豐富、生態良好的自然環境。據調查統計,全鄉古茶園15000畝,其中,帕沙村委會古茶園面積有3000畝。古茶山儇尼茶民在長期的生茶葉生產實踐中,探索出了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古茶樹資 源的方法.使大面積古茶園保持了勃勃的生機。
5、茶葉產品特點
南糯山:屬喬木大葉種,微苦澀,回甘、生津好,湯色桔黃、透亮。透著蜜香、瀾香,谷花茶淡香如荷。歷史上是聞名遐邇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著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樹。
6、植物學分類
南糯山古茶園面積12000畝,海拔1200—2050米,年霧罩日221天,茶園土壤為紅壤,PH值5—5.5之間,代表性植被有水冬瓜樹、紅毛樹,花皮樹、飛機草、叉叉草等。古茶樹長勢較強,密度較大,為169株/畝,村民對茶園管理較好。
7、茶區著名的茶山
南糯古茶山迄今保存有許多珍貴的古茶樹資源。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南糯山隨處可見許多直徑在30厘米以上、樹高3—5米的大茶樹,其中,1951年12月,省茶葉研究所周鵬舉在儇尼獵人的帶領下,披荊斬棘,深入山箐之中,發現了一株高5.5米、基部干徑達1.38米的古茶樹。這株古茶樹雖然老態龍鐘,但依然枝繁葉茂,被尊稱為“茶樹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