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茶界十大謊言
添加時間:2014-03-28 14:08:03資料來源: 網絡文章 排版:寧韻茶香
普洱茶茶界十大謊言!謊言一:云南普洱茶有大葉種和小葉種之分
一些商人為了掩蓋自己茶葉的假冒偽劣問題,拿大葉種還是小葉種來做文章,甚至宣稱,小葉種的也有普洱茶。按照普遍認同的普洱茶的定義,只有云南大葉種的曬青毛茶才能加工成為普洱茶。
真相:小葉種做的茶餅不叫普洱茶。
謊言二:云南沒有小葉種的茶葉
云南大葉種的普洱茶的形成與云南省獨特的氣候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很多高山茶園和古茶樹都是大葉種為主,一些后來經人工改良或栽培的茶葉很大一部分是大葉種,但這并不等于說是云南省沒有小葉種。像用來加工成為花茶、紅茶的一些茶葉原料中就有小葉品種。
真相:葉種說到底只是個生物學的問題,喝茶,適合較好。
謊言三:大葉種茶葉優于小葉種
由于普洱茶的特殊制作工藝,再加上當地適宜的氣候、土壤環境,大葉種的曬青毛茶有著它獨特的優勢,但這并不等于大葉種的普洱茶一定優于其他的中葉種、中小葉種的茶葉。只能說對比某一款茶或者某一個檔次的茶葉時,每個人依據自己的理解和口感辨別出一個高低。
真相:普洱茶終歸是一種飲品,葉種大也好、小也好,歸根到底,適合自己口感的普洱茶才是好茶。
謊言四:云南普洱茶分喬木和灌木兩種
調查了解過云南普洱茶的人都知道,在云南普洱茶區,茶葉僅有老樹、大樹和臺地之分,并沒有像北方所說的喬木和灌木的區別。一些前衛的觀點甚至認為,普洱茶全是是喬木茶,而臺地茶是為了便于管理而人為地不讓茶樹長的太高,所以才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灌木茶的樣子。從茶樹和根莖上來看,臺地茶也應屬于喬木茶。
真相:喬木和灌木無非茶葉經銷商為了區別自己的不同產品而演繹出來的觀點,甚至是一廂情愿地把臺地茶作為灌木茶,目的只有一個,抬高喬木茶的價格。
謊言五:喬木茶比灌木茶品質更好
這也是一個非常籠統的說法。應該說,整個瀾滄江流域的地理和氣候環境都是差不多的,不管臺地茶還是大樹茶,喬木茶還是灌木茶,都具備了良好的生長及生態環境。
真相:對比也要有一個原則,只能選擇同時期不同茶區的茶葉進行相似性和差別性的定量分析,或者將同一茶區不同時間的茶葉進行縱向的比較,籠統意義上的對比毫無意義。
謊言六:臺地茶就是不如大樹茶,更不如老樹茶
又陷入了時間、地點的茶區的無底洞中。任何比較都要有一個先決條件在那里。不能籠統地講一種茶不如另一種,這中間能夠產生影響的因素實在太多。
真相:在不足以辨別臺地茶還是大樹茶、野生茶的前提下,選對的,別選貴的。
謊言七:臺地與老樹的價格差別在品質上
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同時期班章臺地茶的價格可能高于其他一些茶區大樹茶的價格。這里面一個是茶青本身的品質問題,另一個就是產量的問題。大樹茶之所以價格高,主要是因為他的產量比較少,物以稀為貴。
真相:管他老樹大樹還是臺地,喜歡就好。追求口感與健康之外的精神滿足就買量稀少的老樹茶、大樹茶,只是這必須有個前提是,你得懂普洱;如果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出發,那就臺地吧,畢竟工薪階層是要靠節衣縮食過日子的。
謊言八:野生茶一定優于野放茶
不知您注意到沒有,所有的概念都是為區分出品質與價格的高低而設定的,這也就決定了茶商為了推銷某一款茶而進行的“善意”誤導。由于野生茶的數量實在有限,于是后來又發明了一種做法,把人工栽培的茶園進行野放。一般說來,野放茶比直接的栽培茶園具備更優品質的客觀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
真相:野生也好,野放也罷,還是那句話,概念的東西不重要,好茶是要用來喝的,適合才是好的。
謊言九:普洱茶的原料是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
從概念上講,這句話沒有問題,但多雨的云南要保證所有殺青后的原料都自然曬干,實在有些不太可能,很多茶青是經過烘干或蒸干的,因此,曬青毛茶只是一種相對的概念。而一些茶葉在沖泡開始時會聞到一股濃濃的煙味兒,自然是在殺青和弄干的過程中串了煙所致。
真相:了解了普洱茶的工藝流程才能品味得出在各個環節上的差異性,這也更顯示了普洱茶做工的重要性。
謊言十:普洱茶的茶葉有生茶和熟茶之分
普洱茶的生茶和熟茶只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習慣上把經過渥堆發酵的普洱茶稱之為熟茶,而沒有渥堆的茶葉稱之為生茶,兩者僅僅是在制作工藝上的區別,對品質會產生影響。
真相:渥堆發酵后的普洱茶加速了普洱茶的陳化,渥堆奪去了普洱茶的一些東西,也賦予了普洱茶一些有益的元素;生茶則是保持了傳統普洱茶的一些優勢,通過時間的轉化來感悟普洱茶的厚重。生茶與熟茶沒有絕對的界限,僅是工藝上的差別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