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分類:新手入門必看!
添加時間:2014-05-21 23:36:52資料來源:網絡文章 排版:寧韻茶香
普洱茶分類
一、普洱茶以季節分類
春茶:春茶主要是2-4月間采收,茶樹經過冬眠后,內部儲存了許多營養成分。以清明節后15天內采收的春茶為上品,多采一芽一葉,芽蕊細而白,葉片較肥壯厚實,毫毛較多,葉片脈絡細密,葉緣鋸齒不明顯。春茶香氣高、滋味鮮醇、湯色桔黃透亮,是一年中加工普洱茶最好的原料,也是茶廠原料收購人員最忙碌的季節。
夏茶:夏茶主要是5-7月間采收,這時是西雙版納降雨量最大、雨水最集中的季節,所以也稱雨水茶,和春茶比較,滋味、湯色及茶葉等級相對較差,桿粗葉大、葉片薄老葉多,葉緣鋸齒明顯,苦澀味重。另外,因雨水頻繁晴天少,無法進行曬菁,所以很多廠商都是進行烘菁,有的經烘菁加工后制成綠茶,有的制作成紅茶,有的經過發酵以后做成普洱熟茶。
秋茶:秋茶于9月末至11月初采收。那時正是豐收季節,谷花飄香,田野一片金黃,故稱谷花茶。這時的天氣晴爽,喬木茶樹上的嫩芽白毫尖上透著一點金黃,這時的茶口感純和,味淡香如荷。僅次于春茶,自己寬裕的廠商都會把秋茶做成毛料存放庫中,年后再和春茶一起拼配。
二、以樹種分類
大樹茶:也就是我們說的喬木茶,葉片較大;目前為止存活百年以上的喬木茶,分布在云南版納茶區、臨滄茶區、普洱市茶區等地。
臺地茶:也有人稱為“灌木”,也就是我們一般常看到的矮茶樹種,葉片較小,由于此種茶樹是種植在茶農門開墾的臺階似的土地上。
三、依制法分類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制法。注:普洱生茶的傳統加工流程(一、采摘鮮葉,二、鮮葉攤涼(走水),三、鐵窩殺青之生火,四、揉捻之攤涼,五、曬青(攤好、日曬),六、毛茶拪撿,七、加工壓餅,八、包裝、成品、茶湯!)
熟茶:以科學加上人為發酵法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后為分界點。注:普洱熟茶的傳統加工流程(毛茶-濕水-反復翻堆-出堆-解塊-干燥-分級-蒸壓(類似生茶蒸制過程)-干燥攤涼)
四、依存放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指存放于通風、無異味、干燥及清潔的環境,使茶葉自然發酵。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于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巖洞等常年低溫的地方,使其加快發酵速度。由于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
五、依外型分類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每七個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餅。注:目前為止,很多廠商已經打破傳統的357克規則,推出了200克、400克、500克、660克、1000克等規格的餅。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500克等,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5-8克不等。
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于運送。
4、金瓜貢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5、千兩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制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