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關于香學的資料
添加時間:2013-12-12 22:57:13資料來源:網絡文章 排版:寧韻茶香
明清時期文人用香風氣尤盛。從《紅樓夢》前八十回對香的描寫來看,曹雪芹不僅有日常用香的習慣,且深諳和香之法。賈寶玉《夏夜即事》或也反映了曹雪芹的生活:“倦繡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窗明麝月開宮鏡,室靄檀云品御香。”和香之法則有“此香乃系諸名山勝境內初生異卉之精,合各種寶林珠樹之油所制,名“群芳髓”(據《本草綱目拾遺》載,康熙年間曾有香家為曹雪芹祖父曹寅制藏香餅,香方得自拉薩,用沉香、檀香等20余味藥)。
“明末四公子”之冒襄與愛姬董小宛皆愛香,也曾搜羅香藥香方,一起作香,“手制百丸,誠閨中異品”。董去世后,這段生活尤令冒襄萬般懷戀,說道:“憶年來共戀此味此境,恒打曉鐘尚未著枕,與姬細想閨怨,有斜倚熏籃,撥盡寒爐之苦,我兩人如在蕊珠眾香深處。今人與香氣俱散矣,安得返魂一粒,起于幽房扃室中也。” (《影梅庵憶語》)。
明清時期的香學文論也較為豐富,各類書籍都常涉及到香,其中影響最大、最突出的應數周嘉胄的《香乘》。周嘉胄是明末文士,今江蘇揚州人。《香乘》是內容豐富的一部香學專著,匯集了與香有關的多種史料,廣泛涉及香藥、香具、香方、香文、軼事典故等內容,但遺憾的是,缺少不同類別香品的香藥炮制要訣及和香規程,還缺少香方的應時變化之理,是為不周之處。周嘉胄還著有《裝潢志》,是書畫裝裱方面的重要著作。
《普濟方》、《本草綱目》等醫書對香藥和香品也多有記載。《本草綱目》幾乎收錄了所有香藥,也有許多香方和香藥為主的藥方,用來祛穢,防疫、安和神志、改善睡眠及治療各類疾病。包括“燒煙”、“熏鼻”、“浴”、“枕”、“帶”等用法。如:麝香“燒之辟疫”;沉香、檀香“燒煙,辟惡氣,治瘟瘡”;降真香“帶之”、安息香“燒之”可“辟除惡氣”;茱萸“蒸熱枕之,浴頭,治頭痛”;端午“采艾,為人懸于戶上,可禳毒氣”。
明清詠香詩文數量甚豐,可見于各類文體,還有許多對香的點評,文辭雋永,堪稱妙語。被《人間詞話》稱為宋代后“第一”詞人的納蘭性德也多有詠香佳句,如: “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另有席佩蘭詩《壽簡齋先生》有名句:“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紅袖添香”是至今多為人們引用的詩句之一。袁枚亦有《寒夜》一詩寫焚香讀書,因夜深不睡而被夫人訓斥,頗有情趣:“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
明清還有許多專寫某一香具、香品的詩詞,如瞿佑《燒香桌》、《香印》,王紱《謝慶壽寺長老恵線香》,朱之蕃《印香盤》、《香篆》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