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香道的起源概說
添加時間:2013-12-13 22:02:25資料來源:網絡文章 排版:寧韻茶香
英國名作家吉卜林曾說:“人的嗅覺比視覺、聽覺更能挑動人們細膩的心。”“香”是一種嗅覺文化,它的深度及美學是一種超越國界、心靈共通的語言,也是我們身邊最容易理解的文化。正因為如此,它也是最能夠得到人類的共鳴。所以當我們聞香時,透過純凈的香氣,無形中可以凈化心靈的雜質。
日本香道的起源
1.前言
日本香道文化起源大約于六世紀左右。當時“香”又名“晡燒香”,僅于寺院重要法會活動時,燃香供佛、清凈壇場之用。后來“香”從佛壇走入王宮貴族,貴族們將香作為凈化居家、頭發及衣服薰香的用途,于是焚“香”的風氣,逐漸廣泛的傳開來。
室町東山文化時代,香道文化盛極一時,與當時的茶道、華道(花道)并列為最高雅的社交活動之一。時至今日,香道的流傳,反倒不如茶道、華道為人所熟悉,但是它散發出的那股淡雅的清香,依然牽動著日本人的心靈美學。
其實,香道目前還是日本上流社會中,最重要的社交活動,因為香木焚燒之后,會散發一股清淡高雅的氣味,可以令人神閑氣定,心曠神怡,氣質高貴而廣受人們的喜愛。
2.香木的起源
香木,是在香道禮儀中最重要之物,所以探討香道的形成時,應該要先了解香木的來源。根據《日本書記》的記載,推古天皇三年(五九五年)四月淡路島的海邊,漂來一塊沉水香木,島民撿到后,把它當木材放入灶爐燃燒,誰知燃燒中的木頭,竟飄出陣陣的清香,島民們紛紛認為是上天賜予的珍貴寶物,便將其獻給天皇,這就是香木的起源。
3.六國五味
香道所用的香木大多以沉香為主,而沉香的種類繁多,據說室町時代足利尊氏的親信佐佐木道譽是香木大搜集家,他生前共搜集了一百七十八種名香。之后足利義政時期的文化界名人三條西實隆、志野宗信、村田珠光等人,將香木依其產地分類,名為伽羅(梵文黑香木之意)、羅國(暹羅)、真南蠻(印度馬拉巴爾海岸)、真那賀(馬來半島麻六甲海峽)、佐曾羅(印度)、寸門多羅(蘇門答臘)等六類,又因其香中含有苦、甘、咸、酸、辛等五味,故有“六國五味”之稱。
眾香中以“蘭奢待”最為名貴,最有價值,是天下第一名香。“蘭奢待”又名黃熟香,產于亞熱帶,其長一·五公尺,重十二公斤。這價值非凡的“蘭奢待”,曾經深受圣武帝的喜愛,日本光明皇后于天平勝寶八年(七五六年),圣武帝駕崩后,將其遺愛品,送入東大寺的正倉院秘藏。
直至足利義政、織田信長、德川家康及明治天皇慕其名,曾將其截成小段,焚香聞味,評賞一番。而香木上的缺口因留有這些權勢人物所寫的字箋,更成為最可貴的珍寶。目前“蘭奢待”仍被妥善的安置正倉院中,若想要一睹這千年的寶物,真是機會難逢啊!
4.香道的成立
六世紀左右,“香”文化從寺院走入王宮貴族,乃至平安時期衍生出“薰物”(所謂薰物是混合各種香料而成),成為人人以聞香為樂的流行風尚,“香”文化于是與人的生活緊密結合,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
鐮倉時代(一一九二~一三三三)香木的自然香取代“薰物”,尤其將士們出征打仗前,皆以沉香作為定神的寶物,甚至將其薰入盔甲,幫助醒腦提神,有利于征戰沙場,因此“香”也成為權勢者的玩物。室町時代(一三三三~一四六七),有許多權勢者,愛香如命,為了搜集各式各樣的名香,藉著權利之便,從中得到不少價值非凡的香。甚至于聚會時,彼此將搜集的名香,一一點燃,并互相評監香味的勝劣,這就是香道的雛型。及至東山文化時期,香道品監風氣更盛,此時與茶道、華道并列為重要的社交活動文化。
及至江戶時代(一六二五~一八六八),人們流行結合數種香木,表現古典詩歌、故事、傳說的文學性,及四季風景意境的“組香”,因此“香道具”也越來越精致,越來越講究,而此時的香道才算是進入完備期。
不過事實上,古人宴請賓客時,必須要插花、焚香、茶點三樣具足,才算是合乎待客的禮節。現今,香道、茶道、華道雖然各自發展出一套細致高深的禮儀軌則,各有各的流派,但從其所表現出“沉”、“靜”、“定”的品味看來,這三種傳統文化的精神意境,受到佛教禪宗很大的影響。
英國名作家吉卜林曾說:“人的嗅覺比視覺、聽覺更能挑動人們細膩的心。”“香”是一種嗅覺文化,它的深度及美學是一種超越國界、心靈共通的語言,也是我們身邊最容易理解的文化。正因為如此,它也是最能夠得到人類的共鳴。所以當我們聞香時,透過純凈的香氣,無形中可以凈化心靈的雜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