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幾千年來始于沉香的香道文化
添加時間:2013-12-13 22:42:11資料來源:網(wǎng)絡文章 排版:寧韻茶香
在中國歷史上,沉香是一種香道的來源,這在佛教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并在其中占有極其崇高的地位?!短K悉地羯羅經(jīng)》中將香列為五種供養(yǎng)之一,《大日經(jīng)》則將其列為六種供養(yǎng)之一。
近年來,隨著收藏品市場的繁榮,沉香這個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的名字屢屢出現(xiàn)在媒體上。這種神秘而又高雅的幽香,引得不少收藏愛好者心向往之。
沉香聞之沁人肺腑沉香,屬瑞香科,產(chǎn)于東南亞地區(qū)和我國海南的原始森林中。據(jù)了解,沉香的中文名較多,如土沉香、伽南香、奇南香、降真香、海南沉香、莞香、惠安香等。
據(jù)說早期的香港盛產(chǎn)沉香,故謂之“香港”或“香江”。而在中國古代,沉香又寫作“沈香”,又學名稱“瓊脂”。瓊乃海南別稱,脂則為油性,把海南沉香冠名為“瓊脂”,足見海南沉香的稀世名貴。蘇東坡曾贊曰:其“金堅玉潤,鶴骨龍筋,膏液內(nèi)足,晶瑩剔透”。
沉香源于木而非木,是屬于瑞香科沉香類植物。海南《儋州志》中曾這樣描寫沉香樹:“葉似冬青,樹形崇竦,其木枯折、皮朽爛,內(nèi)心乃香”。也就是說,沉香樹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造成某些地方傷害,然后在傷疤處引起真菌感染,又經(jīng)蟲咬蟻叮、筑巢壘窩,樹木中的樹脂又經(jīng)大自然的腐沁醇化。而這種腐沁醇化的過程,短則數(shù)十年,長則百年甚至千年,其獨特的香型清雅飄幽,穿透力極強,聞之沁人肺腑。沉香的香型有很多種,如有“蟲漏奇楠”,香氣淳厚、久遠悠長,有濕度不同而釋放出微妙清甜香氣的“一木五香”等。其中,又以“海南白奇”為最清幽甜美,也最金貴稀少,實乃天造之神物,化腐朽為神奇也。
而海南沉香之所以有別于其他沉香產(chǎn)地,特別是有別于東南亞的印尼、越南、泰國等地,只因該沉香得益于海南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和生長環(huán)境。海南地區(qū)氣候比較干燥,陽光充沛,對沉香香型的凝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品香成社會風尚中國的香文化源遠流長,它始于春秋,盛于漢,完備于唐,鼎盛于宋,傳承于明清到至今,素有“木中舍利子”之譽。
在中國歷史上,沉香首先是一種香道的來源,這在佛教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并在其中占有極其崇高的地位。《蘇悉地羯羅經(jīng)》中將香列為五種供養(yǎng)之一,《大日經(jīng)》則將其列為六種供養(yǎng)之一。
據(jù)史載,三國時期,聞香、品香已成為一種社會風尚。曹操曾寄書諸葛亮:“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香乘》記載:“晉武時外國亦貢異香,迨煬帝(即隋煬帝楊廣)除夜火山燒沉香、甲煎不計數(shù),海南諸香畢至矣”。
古代文人墨客甚至還把識香、鑒香、品香、制香、斗香和詠香作為一種文化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極受贊譽。比如,李白的“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李賀的“沉香熏小像,楊柳伴啼鴉”、李商隱的“沉香甲煎為庭燎,玉液瓊蘇作壽杯”等詩句。特別是陸游在《夏日雜題》中的“午夢初回理舊琴,竹爐重炷海南沉;茅檐三日蕭蕭雨,又展芭蕉數(shù)尺陰”,更把海南沉香作為了文人雅士撫琴熏香、吟詩作詞的高雅行為。
香道文化源遠流長據(jù)了解,沉香還是一種中藥,古藥書中對此曾多有記載,說焚沉香其熏煙可以使身體染上香味,而香灰還可作為治愈外傷的鎮(zhèn)痛劑。
此外,沉香不僅具有行氣止痛、降逆調(diào)中、溫腎納氣,治久心痛、脾胃素弱之功效,而且還具有調(diào)節(jié)人體五臟、益精壯陽等功效。據(jù)《大明本草》記載,沉香“調(diào)中補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止轉筋吐泄冷氣”。《本草綱目》也載,沉香能“治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故而歷代以來沉香廣受民間百姓的推崇。
相傳,舊時廣東海南一帶,民居的女兒出嫁時,娘家便會陪嫁給女兒一塊沉香,目的是待女兒懷孕時,可以把沉香磨成粉沖服,以安神理氣;女無臨產(chǎn)時喝服,并點燃沉香,沉香的香氣氤氳清雅,能使孕婦順產(chǎn)并鎮(zhèn)痛。還有,古人赴京考狀元時多長途跋涉,家人也會備一塊沉香于考生,其一可以在臨場時“聞之提神醒腦”,其二可以在沿途防病辟邪袪災。
中華幾千年來始于沉香的香道文化,而今隨著收藏文化的大發(fā)展,正以其幽幽的神秘香氣影響著祖國大地,并成為了一種高層次的收藏品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