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香道之香筒
添加時間:2013-12-13 22:43:52資料來源:網(wǎng)絡(luò)文章 排版:寧韻茶香
香筒是古代凈化空氣的一種室內(nèi)用具,一般是直接將特制的香料或是香花放入香筒內(nèi),香氣便從筒壁、筒蓋的氣孔中溢出,是古代富貴人家必不可少的生活實用品。同時,由于香筒的制作考究,工藝精湛,又是一種清雅的室內(nèi)陳設(shè)品。制作香筒的材料比較豐富,常見的是用黃楊木雕刻而成的香筒。黃楊木是一種珍貴的常綠小灌木,生長在山地和多石的地方。黃楊木質(zhì)地堅韌,紋理縝密,色澤溫潤,有近似象牙的特征。黃楊木的軟硬適中,非常易于施刀,尤其適用于鏤雕或是浮雕。用黃楊木雕刻成的器物,外表質(zhì)感淡雅,年代越久,色澤愈加深沉光亮,一直深受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香筒象征著文化和品位,是一種雅物。唐朝時就有文壇之雄李賀擷此物入詩,作成“曉奩妝秀靨,夜帳減香筒”的句子。宋朝周密也有關(guān)于此物的詞句,不過減一字成為“帳減香筒”。
文人或喜好雅趣的人燃香于筒內(nèi),煙霧氤氳中,或揮筆,或閱籍,其樂無窮;閨閣女子盛花或香料于其中,芬芳氣味通過玲瓏剔透的筒壁縷縷散發(fā)在空氣中,使得閨閣香暖素凈。生活中使用的香筒,點燃香后,既可驅(qū)蚊蟻,又可清新空氣,一舉兩得。這就決定了香筒的種類有兩種,一種用來作盛香花或香料的,用竹木雕成;另一種是豎直熏燒的線香,又稱為“香籠”或“香熏”,多為金屬材質(zhì)。
香筒的造型是長而直的圓筒,上有平頂蓋,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鏤空成各種花樣,筒內(nèi)設(shè)有小插管,以便于安放香料。
關(guān)于香筒的制作方法,清代有人記述過。褚禮堂在《竹刻脞語》中說把直徑約一寸有余的竹子截成七八寸長,用檀木來作底,把山水人物刻在筒壁上就制成了香筒。用截竹的方式來制作的香筒是最為原始簡單的。在香筒發(fā)展的漫長歷程中,香筒的種類逐漸趨向多樣,制作工藝超越了簡單的“截”,飾以雕、鏤等方法,質(zhì)料也慢慢地豐富起來,除竹而外,檀木、銅、玉等質(zhì)料業(yè)已出現(xiàn),并成為人們喜愛的品種。
相比較而言,用檀木、玉制作的香筒價格不低,多為收藏或觀賞之用,銅等質(zhì)地的香筒,價格雖低廉,但古樸有趣,又盡現(xiàn)實用功能,為大眾普遍接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