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中國失落的香文化
添加時間:2013-12-13 23:22:46資料來源:網絡文章 排版:寧韻茶香
香,是人類文化史里很富美感的一種文化。
中國的香,歷史悠久,自遠古時期,祖先們在祭祀中燔木升煙,到近代的日常用香,它以著清揚飄逸的姿態,在幾千年漫漫歷史長河里,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溫潤著中國人的生活與精神世界。
然而到了近代,香文化卻鮮為人知。一談起"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香是拜菩薩用的".香能袪除一切臭氣、不凈,使人身心舒暢,產生美妙的感覺,因此常被用來做為供養佛菩薩的圣品,現在市場大多數的宗教用香,卻是香精加木粉的低檔產品,關于"香文化",也鮮少有人提起,只有少數人,對日本的"香道"略有耳聞。
香的歷史
在古代,中國的上流社會一直把用香視為非常高雅的事,對于中國的文人雅士來說,香已不單單是芳香之物,它在清遠意幽之中啟發著人的靈性。
中國的香文化,萌發于先秦,初成于秦漢,唐朝已有了香貢,宋朝時更是鼎盛時期,民間關于香的詩、配方多不勝數,明清也很普及,并傳播到日本、朝鮮和東南亞等地。日本人把中國的香文化發揚光大,形成了"香道".何為香道?
簡單地說,就是有關"香氣的藝術".如果要進一步說明,就是從香料的熏點、涂抹、噴灑所產生的香氣、煙形,令人愉快、舒適、安詳、興奮、感傷……等等的氣氛之中,配合富于藝術性的香道具、香道生活環境的布置、香道知識的充實,再加上典雅清麗的點香、聞香手法,經由以上種種引發回憶或聯想,創造出相關的文學、哲學、藝術的作品,使人們的生活更豐富、更有情趣的一種修行法門,就叫做香道。
尋找香文化
中國的香文化,在我們古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它是何時衰落的?目前中國香文化的現狀如何?……帶著這些疑問,中華佛光文化網記者采訪了中國香道協會副會長、廣東分會會長李珂。在徐徐升起的香霧中,我們開始了今天的話題。
中華佛光文化網:中國的香文化是何時衰落的?
李珂:香文化的衰落主要是民國后期吧。玩香,是一件很雅致的事,它需要時間,需要一定物質基礎,還需要文化底蘊。民國后期,時局動蕩,導致香文化,也逐漸被人遺忘了。有人說香文化"斷了",我倒覺得沒有斷,它只是沉寂了。
中華佛光文化網:沉香是怎么形成的?
李珂:首先,沉香不是一種木頭。而是特殊的香樹受傷之后分泌出來的油脂(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現在有植物學家從植物分類的角度把可以形成沉香的香樹識別為四大科:樟樹科、大戟科、瑞香科和橄欖科。
中華佛光文化網:中國目前的香道現狀如何?
李珂:圈子挺小,都是自己或幾個朋友,一個小圈子里玩。之所以成立廣東分會,除了自己個人的興趣愛好,還有,因為我們廣東省在于香文化有兩個傳承,一個是東莞的"莞香",一個是我們四會小崗這邊的制香業。
臺灣那邊,有兩拔人。一種是學術派,就是玩得很精,很專業。以小圈子存在,比較低調內斂。一種是沉香商人,出于商業的原因,非常樂于傳播香道文化。臺灣曾是沉香最大的進口地區。
中日香道的不同
中華佛光文化網:什么樣的香是好香呢?
李珂:判別香料的優劣主要就是氣味。什么外觀,什么產地,并不是主要評判的標準。市面上有些香,是加了香精的,但是香這種東西,你一燒就知道了。那個味道和真的,燒起來是很不一樣的,假的,沒燒之前挺香的,一燒就知道很難聞了。
中華佛光文化網:中國人玩香與日本人玩香有什么區別?
李珂:我們的道具比日本人少,玩得比較簡單。香文化在中國,很少提到"道"的高度,它并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東西存在的。
香在我們民間,除了宗教用途,也同樣廣泛用于日常生活,藥用、日常熏香、文人雅集中常用,作為文化一個有機的部分存在著。
日本的香道由鑒真和尚傳到中國的,在幕府時代,發展起來的。日本資源并不豐富,又非常祟拜唐朝的文化,日本的民族性格,認真、精致,沉香稀少而矜貴,所以備受推祟,繼成形成香道。為什么在日本能形成道,第一,它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儀式法則,第二,它開宗立派了。我們中國沒有開宗立派,也不需要開宗立派。香,在我們中國老百姓當中,被廣泛運用,在民間也有專著,如《香乘》,只是不像日本一樣,把這個東西抬到這個高度。
香道路在何方
中華佛光文化網:如何弘揚中國的香文化?
李珂:我們分兩個階段。首先還是整理和恢復,我們的香文化有著豐富遺產,我們應該收集整理恢復以前的東西;其次才是發展,一方面是走精致小眾的路子,另一方面是普及大眾的路子,如可以自己動手做做合香之類的。
中華佛光文化網:玩香貴嗎?
李珂:其實沒有想象的貴。一般的白領其實都是可以玩的。像我這一套香具,加起來三千左右,我們平常玩的香,從十幾塊的到上百塊一克的都有。一般一百塊一克左右的,就很不錯了。
中華佛光文化網:玩香最有意思的那一部分是什么?
李珂:在玩香的過程中,人會精神很集中,需要很靜心的去理灰之類的,讓人內心很安靜。觀其香,一縷香裊裊升起來的感覺很好。有時候我們彈古琴的時候,香煙隨著古琴的琴弦振蕩,飄散,意境特別好,《楞嚴經》中的香嚴童子,以聞沈水香,觀香氣出入無常而悟入本心。香道除了擁有這一時的安靜之外,會使人謙卑。剛剛開始玩香,內心會有點點炫耀的意思,但久了以后,會不太喜歡自己這種感覺,不喜歡當眾表演的感覺了。這是一種很內心的東西。
文人雅趣
對于中國的文人雅士來說,香已不單單是芳香之物,它在清遠意幽之中啟發著人的靈性。很多文人雅士曾經為香,寫下詩篇。如李白的:"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白居易的:"閑吟四句偈,靜對一爐香。"歐陽修的:"愁腸恰似沈香,千回萬轉縈還斷"……這些燦爛的文辭都是當時香文化的生動寫照,文人們不僅焚香用香,以香為題寫詩,還會研制香方,配藥合香。
與日本鄭重其事的香道相比,中國人對香的使用,態度是十分悠然自在的。中國人讀書有紅袖添香,靜坐亦有清香入定,靜夜彈琴或是舉頭望月,皆可燃一支香,在清爽芬芳的氛圍中,漸漸忘卻塵世的紛擾,取而代之的,是身心的輕逸、持穩。中國人以十分自然的姿態,享受優雅豐盛的生活內涵與富有情趣的香文化。
后記:
在這個步履匆匆的時代,重提中國香文化,不僅是讓人在享受香之韻味的同時身心得到放松, 更希望能將在中國傳承千年的文化線索揀拾起來。每一爐香,都有生命,它以飄渺的香味,講述屬于自己的故事,說完,香滅,曲終人散,恍若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