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在胃病治療中的作用
添加時間:2013-11-27 21:04:12資料來源:網絡文章 排版:寧韻茶香
慢性胃炎屬中醫“胃脘痛”、“痞滿”等范疇。現代醫學的胃鏡及病理學診斷有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疣狀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等區別。各型慢性胃炎均有較長病史及反復發作的共同特點,皆屬于“久病及虛”。沉香對治療慢性胃炎有功效,自古便被應用,本文搜集了一些用沉香治療胃炎的資料。
建中益脾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多由淺表性胃炎遷延日久不愈發展而成,具有病程長、易反復、難治愈的特點。臨床上以胃脘部脹痛或隱痛、納后尤甚、噯氣、納差、神疲乏力為主要癥狀,主要病理改變是胃黏膜變薄、腺體萎縮、胃黏膜失去了正常色澤變為灰白色。屬胃脘痛、痞證等范疇。本病的發生與先天稟賦不足、后天脾胃失調關系密切。應以建中益脾為治法,脾貴運而不在補,益氣以健脾為先,不宜選用海螵蛸、瓦楞子之品, 宜用小建中湯。面色不華加黃芪、當歸;胃痛明顯加田七、丹參、延胡、沉香、黨參。此方建中益脾,能增強機體抵抗力與適應能力,調節、健全消化機能,有助于黏膜的新陳代謝與黏膜病變的恢復。
養胃降泄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
胃為陽土,胃陰虛則易生內熱,故應在甘寒濡潤之中,稍佐微苦清泄之品,以遂其通降之性。如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應以《千金方》溫膽湯為基礎,自擬安胃溫膽湯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 藥雖平淡,收效甚宏。方藥為茯苓15g,半夏12g,枳實15g,竹茹15g,橘紅5g,沉香5g,烏藥15g,百合15g,太子參15g,白芍15g,甘草5g。方中取太子參、白芍、百合、甘草甘涼柔潤以養胃陰;橘紅、半夏微辛之通降,竹茹、枳實微寒之清泄,再合用沉香、烏藥理氣調中,則甘柔中清補而不膩滯,實為良法。陰虧明顯者去烏藥加沙參、麥冬;內熱明顯者加蒲公英、黃連、金銀花之清化而遠苦燥;兼見脘腹脹滿改枳實為枳殼,加厚樸、羊草結以增強行氣消脹之功;以胃脘痛為主要表現者,加延胡、郁金、木香行氣止痛;納呆食滯者,加雞內金、麥芽消食開胃。
慢性胃炎的幾種專病專方
(一)胃腸康萎湯:西洋參,參三七、砂仁、元胡、檀香、沉香、金釵石斛、山藥、苡仁、穿山甲、山茲菇、刺猬皮、麥冬、地龍、洋結草等。治療慢性胃炎134例,療程20天,二療程后結果,顯效73例,進步55例,無效6例。
(二)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分三型:(1)肝胃不和型:柴胡、香附、枳殼、郁金、川練子、元胡、白芍、降香、公英、甘草、參三七、沉香等。(2)脾胃虛寒型:人參,參三七,黃芪、附子、肉桂,烏藥,砂仁,烏梅,山楂,山藥,良姜,公英等。(3)胃陰不足型:太子參、山藥、炮早珠,麥冬、天冬、玉竹、沙參,枳殼,刺猬皮,公英等,三型共計,治療300例,配合其它相關藥物,治療時間,最短3周,最長7周。治療結果,治愈194例,顯效54例,好轉34例,無效8例,終止治療6例,總有效率94%。
(三)分兩型治療:虛寒型:藿梗、蘇梗、白術、川黃連、生姜、黃苓、枳殼、白蔻、人參、黃芪、甘草、桂枝、八月札、莪術、沉香、大棗等。虛熱型:藿梗、蘇梗、香附、生地、丹皮、黃精、黃芩、枳殼、地榆、黨參,沙參、生姜、佛手、甘草、瓜蔞等。胃粘膜伴充血水腫滲出,或平坦型糜爛酌加段珍珠母,地榆、白芨、黃芩、銀花、滑石;伴充血、滲出、降起型糜爛酌加生地、當歸、丹皮、蒲公英、瓜蔞、灸僵蠶;見粗糙、高低不平,皺襞增生或伴有不典型增生腸化,酌加當歸,丹參、莪術,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灸蜂房;伴陳舊性出血及瘀斑,酌加參三七、生在榆、灸沒藥;見有潰瘍者,酌加煅瓦愣,煅珍珠母,白芨,元胡,灸乳香;見有膽汁返流的酌加施覆梗、枳實,玫瑰花。日一劑,水煎服。水煎服,6個月為一療程。結果臨床有效率96。8%胃鏡與病理有效率80。9%
下面再介紹一種治療胃病的中成藥“胃吉安膠囊”(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準衛食健字(1998)第540號)。
胃病久治不愈,反復發作,其原因就是胃粘膜受損,造成的炎癥、潰瘍面受一日三餐刺激性食物、細菌、胃酸、有害藥物等的侵害。胃吉安膠囊采用金氏祖傳胃病秘方結合現代高科技生物工程技術科學加工生產,其獨特配方和加工工藝使胃吉安含有一種獨特的物質“金氏六和保胃油”
“金氏六和保胃油”這是一種在常溫下可以揮發,滲透力極高的成分,這種油經科學機構驗證具有消炎、殺菌、保護胃粘膜,促進胃粘膜再生的強大作用。
胃吉安是純中藥天然產品,主要成分:沉香、木香、丁香、藿香、靈芝、砂仁、豆蔻、紅花、茯苓等,具有見效快,沒有毒副作用的特點。適宜于各種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腸功能紊亂、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慢性結腸炎、胃脘疼痛、泛酸嗝逆、氣虛、嗜酒傷胃、厭食腹脹、口臭和便秘等。
| ||||||